沈帥青:美食車不止賣美食 突圍靠Gimmick

City

發布時間: 2016/03/31 08:00

分享:

分享:

(圖片來源:Big Gay Ice Cream官方網站)

談論多時的美食車,先導計劃終開放申請,最快年底「開車」。此在本港固然是剛起步,在外地則已是成熟產業,既有美食,更靠Gimmick,香港美食車要突圍,不妨多偷師!

自去年初的財政預算案,財爺曾俊華提出引入歐美流行的美食車(Food Truck),不少港人也期盼快點落實,終至昨日,港府公布計劃詳情,今日起接受申請,先由評審揀選合適的計劃書,然後又將有烹飪比賽,進行菜式大比拼等,最先的16部美食車,相信最快年底面世。

以流動車售賣食物,本港現行有雪糕車,相比起外地如美國、日本等,到處有五花八門的美食車,自然有所不及,例如在美國,美食車已是約百億港元規模的產業,單在洛杉磯就有約270輛!本港要發展美食車,不如先看看外地的成功秘訣。

綜合外地經驗,離不開三大元素,其一固然是好吃,食物質素是成功的必須條件,但在好吃之外,還須有其他賣點,才能成功突圍,就是要有噱頭,以及懂得善用科技宣傳。

「好吃」的意思,既是符合大眾口味,且款式要多、要吸引,不止是賣魚蛋、牛雜!例如在美國的美食車,就多以不同地方風情做賣點,既有售賣韓燒、日本壽司、印度奶茶等,但在此之外,好吃還要講心思。

例如在洛杉磯,當地就有名為「Kogi BBQ」的著名美食車,經常大排長龍,賣的是甚麼?不止是美味,更是打破傳統的食物做法,把傳統墨西哥餡餅與韓式烤肉、泡菜等結合,成功打響名堂又獲獎,被指在當地帶起美食車「風暴」。

又或在台灣,則有名為「小惡魔手工窯烤披薩」的美食車,雖同樣賣pizza,但特點是直接在車上裝設一個窯,職員在顧客面前即席用窯烤pizza,吃起來也特別有風味吧?

第二個元素是噱頭。事實上,不少外地美食車帶有主題,例如是着重美食車的設計,賣豬肉漢堡的美食車,會把車子改裝成豬的形狀,又或者為增加顧客的參與感,會任由食客在車身塗鴉等。

千方百計收買顧客的心,成功例子更有美國的「Big Gay Ice Cream」,2009年由兩名同性戀者創辦,售賣的雪糕上面鋪滿七彩朱古力,正是象徵平權,又以「a taste of rainbow」做宣傳口號。該車不只以平權做賣點,還着重要營造歡樂氣氛,設有專屬主題曲,在賣美食之餘更賣氣氛,在2011年起擴展開設兩間地舖,成為美食車的「範例」。

誠然,餐飲行業競爭激烈,要上位更不能單靠食物,第三個元素,更是網絡。據美國媒體Mashable指,當地美食車能夠成為風潮,網絡是強大助力之一。例如在外地,不少美食車四處流動,就須依靠社交網絡如Facebook、Instagram等,每天公布地點、路綫,好讓顧客知道光顧。

且更要做的,是增加顧客的忠誠度,才會令其一再光顧。一位既是IT人士、又是美國美食車東主的Kianta Key,就曾講述如何活用網絡與食客互動,既利用fb、Twitter,定期發放美食照、分享工作的有趣小故事,然後又會讓食客投票,決定下周的餐單,還會以網民名字,命名新菜色等,以此在網絡上「留住」食客,增大宣傳效果。

網絡宣傳的成本低,就是最好宣傳工具,甚至是否能以此發放優惠券,吸引更多人?現行在外地的美食車,甚至已可透過網絡,讓食客遙距落訂單。

港人對於引進美食車,多表歡迎,更希望有如外地般,到處有美食車的畫面,港府就曾為美食車計劃而到各地考察,就看能否吸取外地的成功經驗,甚至做得更好?

撰文 : 沈帥青